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证,70年来,大连重工始终牢记这一初心和使命,在大型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上,锲而不舍、勇挑重担,成为国家重机行业“国家队方阵”的重要力量。
在深入推进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大连市加快“两先区”建设的滚滚洪流中,天辰平台网址大连重工坚持“做强‘大字号’产业,巩固地方国企‘国家队’地位,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在与世界一流企业竞争中实现了浴火重生。
大连重工在做强“大字号”产业,巩固“国家队”地位的征程中,始终铭记总书记重托,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智慧转型、创新驱动、打造自主品牌、全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赶超欧美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重机行业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国家六大重机企业之一。这个被誉为“中国机械工业的母厂”和“中国起重机械的摇篮”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1949年10月,在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新中国第一台5吨×16.4米焊接箱形吊钩桥式起重机在大连重工(原大连起重机器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制造起重运输机械的先河,大连重工的每一次发展都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70年来,大连重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国家的重点工程建设及国内外市场提供了600多万吨技术装备,创造了242项“中国第一”,拥有500余项专利技术,在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视察企业后高兴地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靠你们这样的大企业。”今天的大连重工,已成为集高端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重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经营规模和运行质量始终位于国内同行业企业前列。国庆前夕,大连重工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容量最大的8-10兆瓦海上风机铸件,再一次突破了国家大型海上风电核心铸件的研制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国家顺应海上风电步入大功率、大兆瓦机组新时代要求,致力同步构建、全链打造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共和国70华诞增添了新的光彩。
70年来,大连重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勇挑重担,成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在深入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大连市加快“两先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大连重工深刻把握中央和省市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和期望,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了“做强‘大字号’产业,巩固地方国企‘国家队’地位,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在服务于国家战略部署中打头阵、做表率。这个战略定位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坚持以顾客需求和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为导向,在智能化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体系建设形成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引领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的“一条龙”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重工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依托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智能装备研究院等平台,构建前瞻性、产业化、应用性研究三层技术创新体系;掌握了大型船用曲轴加工制造技术、焦炉机械智能决策和远程诊断技术、铁路运载干散货集装箱翻卸技术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在焦炉、料场、仓储物流、搬运车辆等领域率先实现了产品智能化升级。东北振兴期间,承担了11项国家发改委的重大科技专项,完成了30余项国家、省部级以上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课题。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企业新旧动能的转换,促进了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必然是实现全球化经营的企业,是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产业高端和关键环节的企业。党的十八以来,大连重工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内化为企业战略并层层细化,大力实施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在“走出去”的历练中,逐步形成了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较为完善的“一带一路”市场布局,打造了“大连重工”世界知名品牌,承揽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马来西亚VMM项目、澳大利亚罗伊山散料装卸机械项目等有国际影响力的示范工程,为海外高端顾客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一体化技术服务。大连重工的产品现已遍布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涉外业务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30%上,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加快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大连重工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方向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重工创造了44项“中国第一”,在万吨级堆取料机、环保智能化焦炉、大兆瓦级风电核心零部件、新一代核电起重装备、大型高端铸件、大型船用曲轴、重型无人驾驶AGV车辆等多个领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国内最大的大型船用曲轴、核电起重设备和风电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35%以上,呈现出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由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承担完成的“中国天眼”FAST工程馈源索驱动机构、新一代多功能航天发射移动平台脐带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台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核环吊、全球首支世界最大22000标箱集装箱船用曲轴等一批国家重大专项成果已成为国家名片,有力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彰显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经济思想的精髓,也是大连重工做强“大字号”产业,巩固“国家队”地位的根本遵循和必然选择。作为重机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大连重工始终牢记振兴发展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初心和使命,铭记总书记的重托,坚持智慧转型、创新驱动、打造自主品牌,在赶超欧美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
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和转型活力。一是全面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以全面创新带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是全链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横向发挥多领域优势,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提高系统应用能力上,强化制造服务板块、机械传动板块、电气控制板块、海工核心装备板块、节能环保板块、循环经济和再制造板块等优势领域专业研发能力,促进综合集成;纵向发挥总体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制造、改造升级、维护保养一体化优势,打通从关键技术研发到新产品研制,再到成果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通道。特别是以创新驱动智能升级为引领,推动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散料智能化码头、焦炉机械智能化、冶金起重机集群智能化等领域的“中国创造”,助力传统产业和新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坚持整体协调,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大连重工既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注重挖掘发展潜力,巩固和厚植既有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即做好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加减乘除”。积极做好加法:大力培育海工、循环经济和再制造、军工等战略性新产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做强做大传统主导产品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规模和高端后服务市场,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力,加速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持续做好减法:坚决去除低效率的生产要素、附加成本和生产组织与流程,挖掘潜力提质增效。主动做好乘法:坚持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积极探索合资合作、并购重组、金融运作等方式,发挥资本聚集和放大的乘数效应,助推新产业拓展。善于做好除法: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资金周转率为目标,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通过实施“阿米巴模式”和精益管理,强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守护绿水青山。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向绿色发展要质量、要效益。重点关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传统产品节能减排改造等环保领域,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节能环保前沿技术的研究,实现原创成果的突破并积极推广应用,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开放合作是推动大连重工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合作平台,积聚各类资本,努力形成深入融合,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注重市场国际化,努力与海外顾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优质市场深耕开拓;注重服务国际化,整合国内外专业设计、咨询资源,快速提升工程总承包设计能力和大型项目管理能力,推动外贸向外经转变;注重资源国际化,利用资本力量为企业引进发展新动能,培养引进熟悉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一带一路”互利合作升级版。
坚持共建共享,巩固和谐稳定大局。大连重工作为大型国企,天辰平台时刻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挥产业优势、技能优势和人才优势,持续推进对贵州等地区的对口帮扶,做精做优乡村扶贫等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助力国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发展依靠员工群众,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为员工办实事、解难事,持续开展普惠制服务,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员工,不断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0年风雨兼程,大连重工实现了浴火重生。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大字号’、‘国家队’的使命,必将成为大连重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的不竭动力,不辜负总书记重托,将永远激励大连重工披肝沥胆,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