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智能化带动车端新增产值到2030年会达到2.8万亿,对其他技术领域和产业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拉动作用,这种拉动作用让汽车产业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先导性产业。”9月28日,在第六届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GIV2023)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发展智能汽车是带动多个产业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战略需要,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汽车本身。
过去,汽车行业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动力变革方面,不过,随着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技术开始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汽车智能化正加速渗透。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约70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34.9%。今年上半年,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达到了42.4%。
张永伟指出,在巩固电动化先发优势的同时,必须通过智能化形成新的竞争力。
为何要发展智能汽车?
智能化决定汽车革命下半场竞争的胜负
“智能化决定汽车革命下半场竞争的胜负。”张永伟表示,汽车革命上半场是电动化,中国通过换道先行取得了先发优势,产销规模、保有量规模均超过全球一半;下半场是智能化,其涉及面更广、技术复杂度更高,也会进一步重塑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甚至是改变产品属性。智能化必将是竞争的焦点和重点,也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
张永伟指出,“只有两化(电动化、智能化)同步,甚至是更要转向智能化,才能继续保持领先。”
我国发展智能汽车的优势有哪些?
将已有领先优势的信息通信领域带入到汽车行业是中国的优势
智能化道路能否走通,中国发展智能汽车的优势在哪?
在张永伟看来,电动化、信息通信以及大数据、大模型与人工智能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三大支撑力量。
他表示,在技术方面,电动汽车具备了更适合智能化的电能供应及集中/中央式电子电气架构,两者技术适配。企业也具备了新平台打造及产品快速迭代的技术积累。“正是电动化成就了智能化,同时智能化让电动化走得更远。在电动化过程中,也培育了一批创新主体和自主品牌,企业具备了创新意识。”
“第二支撑性力量是信息通信。”张永伟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如果能够把中国在信息通信领域所形成的基础性力量和创新性力量导入到或者接入到汽车行业,就等于完成了智能化的关键一步。所以智能化不是在汽车产业的内部‘长出’智能化的力量,而是将已有领先优势的信息通信领域带入到(汽车)行业,这是中国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此外,张永伟表示,大数据、大模型与人工智能是第三支撑性力量。基于云服务的大算力和数据闭环能力的底层支持,大模型将加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迭代。
面临的战略性问题有哪些?
要有明确的汽车芯片发展战略
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这条路要走下去有哪些战略性的问题?张永伟认为有以下八个方面:要加快明确智能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全链条规划建设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供应链,要有明确的汽车芯片发展战略,在汽车软件领域加快战略性布局,要支持跨界力量全面参与汽车智能化进展,加强顶层设计与组织协调、制定智能汽车发展新规划,形成支持智能汽车发展的政策体系,要立足智能化发展加快完善法规体系。
张永伟指出,本次大会集中反映出汽车半导体依然是让人关心的领域。“既让我们看到了发展智能汽车芯片产业成长的希望,也让我们感觉到如果汽车智能化到了规模化发展阶段,很可能会成为产业链最大的短板、供应链最大的风险。”
他表示,尤其是到了L4级自动驾驶阶段,汽车单车芯片使用将超3000个。现在的芯片90%以上是靠外循环形成的,有些是靠进口,有些是跨国公司在本地实现了生产,国产化汽车芯片占比不到10%。“我们要设定个目标,根据这个目标要制定汽车芯片领域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布局。”
在政策方面,张永伟表示,目前智能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需重视科技政策、财政政策、试点推广政策、监管政策方面的扶持。
分享